文二2019-01-03 10:10:45
“扑天雕”李应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李应姓名出处在哪里?李应绰号的由来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李应简介
李应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扑天雕,郓州人氏,原为李家庄庄主。
他曾修书给祝家庄,索要时迁,却被祝家庄拒绝,与祝彪交战时又被暗箭所伤,因而与祝家庄交恶。梁山攻灭祝家庄后,将他全家骗上梁山。梁山大
聚义时,排第十一位,上应天富星,掌管钱粮。
征方腊后授中山府郓州都统制,后辞官回乡
李应的性格特点
喜爱结交英雄豪杰,讲江湖义气,豪爽,因为身为一庄之主,也颇爱面子,性格刚烈、说一不二。
书中说“当时李应出到厅前,杜兴引杨雄、石秀上厅拜见。李应连忙答礼,便教上厅请坐,杨雄、石秀再三谦让,方才坐了。李应便教取酒来且相待。杨雄、石秀两个再拜道:“望乞大官人致书与祝家庄,来救时迁性命,生死不敢有忘。”
李应教请门馆先生来商议,修了一封书缄,填写名讳,使个图书印记,便差一个副主管赍了,备一匹快马,星火去祝家庄取这个人来。”
由此可以看出李应给朋友办事还真是麻利,问都不问杨雄 石秀 这些人的来历,也不问时迁因何被祝家庄捉了,只是凭着杜兴的引荐就修书一份让到祝家庄去取这个人,真正做到了急人之所急。
由此可以看出李应的性格特点中可以看出李应讲义气、豪爽是做到了。
李应姓名的出处
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李应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李应亦在其中,赞言为“挚禽雄长,唯雕最狡。毋扑天飞,封狐在草”。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也是李应这一人物形象可考的较早出处。
元杂剧《梁山五虎大劫牢》中,李应已作为梁山好汉出场,但却是个少年勇士,与小说《水浒传》中的中年财主形象颇有不同。而剧中的主角韩伯龙,其文武双全的富翁形象和被逼上山的经历,都与小说中的李应颇为相似。
李应绰号的由来是什么?
1、李应的绰号
李应的绰号是扑天雕。因为他的眼睛像是鹰眼,性如烈火,当他射出他后背的飞刀时,姿态就像是凶猛的大雕追赶白兔,所以在江湖上有了个外号叫扑天雕。
李应威武高大,乐善好施。最珍爱的马是白马,最喜欢穿的衣服是深红色的袍子。李应是富豪,在当时,富豪代表着合法的武装力量。
2、关于李应的介绍
杜兴在酒馆碰到了准备逃往梁山的拼命三郎一行人,杜管家与其中一人是同乡好友,便与他们交谈了几句。在他的口中,李应是个好汉,收留了没有去处的他,还非常信任他让他管理家中钱财。
李应的宽厚善良甚至让他不想回家。李应善于使枪,背后藏有五把飞刀,神出鬼没。杨雄在听了杜管家的话后反问他的主人是不是扑天雕,还说早就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头。
杜兴兴奋的说道没错李应的绰号就是它。杜兴把拼命三郎二人介绍给他的主人,李庄主在听说了他们有个朋友被祝府捉拿后,前往祝家庄要人。但双方谈崩了,李应还为此受伤了,后来还是梁山攻破了祝家庄。
宋江派人假扮官府把不愿意落草为寇的李应逼上了梁山。他在梁山的职能是管理钱财,他还有个直属上司,两人是梁山的富贵星。
李应极少出阵,在征讨方腊时,他用他的飞刀杀死了敌人大将。后来回京他被任命为都统制,仅仅做了半年官就辞职了,凭借他聚宝盆的手段与杜兴一起度过富足的一生。
3、李应的外貌描写
在水浒传中关于李应的外貌描写是这样的。他有一双明快灵活的眼睛,有着如同鹰一般锐利的光芒。一副王侯将相的面相,粗壮的手臂和有力的腰身无不显示出他拥有的强大的力量。他生活富裕喜欢结交好汉,常常骑着白马身穿红袍过街,豪迈的姿态让众人为之倾倒。
尽管他的手中常年拿着一支银色的钢枪,但他贴身的远不止这件武器,他背着五把飞刀,命中率堪称百分之百。由于他性格刚烈,说一不二,没有人敢去冒犯他。生气的他追逐敌人时放出飞刀的姿态真像极了正对兔子准备全力一击的大雕。读者通过作者对李应的外貌描写想象出了他本人的英姿,对扑天雕更加崇拜。
李应是李家庄的庄主,和祝扈两庄立下盟约,愿意一起抵抗梁山。杨雄与他的朋友投奔梁山时,在祝家酒馆歇脚,双方之间发生了一些冲突,导致杨雄的朋友被祝府扣押。
杨雄对李府的管家有恩,本着江湖义气,李应修书希望祝府能放人。可是祝家庄并不肯,还毁了他的书信。李庄主知道后不甘心丢这么大一个脸,点了三百人直扑祝家庄。
祝家少庄主射伤了李应,两家同盟到此结束。别无选择的杨雄只得前去梁山搬救兵,因路途遥远,李庄主还赠了他银钱。
后来梁山想要联合李府攻打祝家庄,但被李庄主拒绝了。此后始终不肯出兵。后来梁山为了让李应上山,假扮官府捉住他,在半路上又救回了他。李应想要回家时却被告知家人已经被接到梁山了,李家庄也已经毁于一旦了,他只得留在梁山当起了管家公。
历史文化 2019-03-17
历史文化 2019-03-17
历史文化 2019-03-17
历史文化 2019-03-17
历史文化 2019-03-16
历史文化 2019-03-16
历史文化 2019-03-16
历史文化 2019-03-16
历史文化 2019-03-16
历史文化 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