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岚2019-02-13 21:06:28
最近正在热播的宫斗大剧《如懿传》又火爆荧屏。在如懿传中有一个官职叫“御前侍卫”。那么大家要问了这个御前侍卫到底是什么官职?历史上有过哪些“御前侍卫”呢今天小编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侍卫一词的起源
侍卫一词起源自秦。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君的御前护卫是很松弛的。大家一定对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还有印象吧,当时秦国禁止侍立在殿上的臣下带兵器,当然更不允许朝见秦王的使臣带兵器,这才有了刺客无名想借着献礼的机会接近刺杀秦王。
荆轲刺秦
更为真实的历史是,荆轲刺秦的故事,其中一个细节很有趣,当荆轲拿着匕首追杀嬴政的时候,众人因为没有武器而手足无措帮不上忙,亏得医官用药袋投击荆轲,为嬴政赢得时间拔出剑来反击。也许是受了这次行刺未遂事件的影响,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专门设了“卫尉”来统率近身护卫,守卫宫禁。
汉朝的“御前侍卫”
汉代也有这样的卫尉,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就曾担任过这个重要职位。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满足于此,为了对抗外戚的干政,他组建了一支御前侍卫部队——“羽林军”,取意“如羽之疾,如林之多”。因为羽林军是直接听从皇帝指挥的御用军队,后世也称为“御林军”。
唐朝的“御前侍卫”
唐代,成立了一支专门负责皇帝安全的“禁军”,一直延续到五代、宋。宋太祖赵匡胤就曾经是禁军首领,趁着后周柴荣早亡,留下孤儿寡母,手握禁军精锐的他很容易就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由于赵匡胤的皇位是篡来的,唐代中期至五代,武人势大,藩镇割据,所以宋代崇文抑武,让原本精锐的禁军,战斗力变得非常低下。
宋朝叫侍卫亲军,设有马军都指挥使正五品,马军副都指挥使正五品,马军都虞侯从五品,步军都指挥使正五品,步军副都指挥使正五品,步军都虞侯从五品,另设诸军指挥使。
评书《三侠五义》里的御猫展昭,被皇帝封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可在宋朝根本就没有什么御前带刀护卫的官职。从展昭的官职来看,他应该属于御前侍卫。因为宋代没有这个官职。
元代的“御前侍卫”
元代的中央禁军称为宿卫军,宿卫军中,又分皇帝亲自掌握的“怯薜军”和由枢密院统领的“侍卫亲军”。一提到明代,大家肯定想到锦衣卫。但锦衣卫其实是个特务机构,与清代的御前侍卫,天子近臣,侍从护卫不是一个概念。卫戍皇城、负责皇帝安全的另有其人——“府军前卫”专门负责皇帝近身侍卫,又称“带刀舍人”。
皇帝万乘之躯当然需要侍卫保护,但侍卫带刀其实也是种威胁,万一侍卫造反,一刀砍向皇帝怎么办?所以,当一个御前侍卫的“政治审查”是非常严格的。
最重要的是要出身要好。汉武帝的“羽林军”都是贵族子弟,到了东汉放宽了条件,但也必须从“良家子”里精选,这条规定也一直延续了下来。清代最严格,基本是满洲、蒙古王公的勋戚子弟和宗室子弟,汉人少之又少。出身勋贵家庭,根红苗正,那是基本条件,至于武艺,倒是其次,具体标准,可对照纳兰容若,您就明白了。
清朝的御前侍卫制度
御前侍卫制度是源自于清代的,官职称为“御前侍卫”,“带刀”是他们的标志和特权。
努尔哈赤建起了侍卫制度,随着清王朝皇权的不断集中、巩固和发展,作为帝王近臣的侍卫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越来越详尽的侍卫制度建立起来。皇帝侍卫的待遇很高,地位也非常尊贵。
康熙朝
到了康熙朝,康熙特设御前大臣、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职务,没有固定的员额和等级限制,由皇帝亲自选授。这些人大多数由满洲、蒙古王公勋戚子弟、宗室子弟及主皇帝所赏识的侍卫中优者。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不归领侍卫内大臣管辖,均归御前大臣管理。御前大臣均由勋臣和军机大臣充任。自乾隆朝任命蒙古科尔沁贝子札尔丰阿兼任后,经常由满蒙古亲贵王公兼任。此外,还设有“御前行走”、“乾清门行走”的职务,也属于侍卫制度中的一部分。
侍卫处曾改称“领侍卫府”,负责统领侍卫、亲军。其管理人员有: 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六人,上三旗中每旗各二人担任。其职责是挑选侍卫、亲军,训练弓马骑射等技艺,侍卫的考核升降,日常的宿卫值班,朝会、御门听焉得地列侍,皇帝出巡时随扈守卫等等。领侍卫内大臣均由皇帝直接钦选,通常由内大臣、散秩大臣及满洲都统、大学士、尚书、将军中选授。
隶属于侍卫处的侍卫品级及编制为:
一等侍卫:也称“头等侍卫”,正三品,60人;
二等侍卫:正四品,150人;
三等侍卫:正五品,270人;
蓝翎侍卫:正六品,90人。
此外还有随旗行走的宗室侍卫编制:
一等侍卫9人,二等侍卫18人,三等侍卫66人。后来增加了从五品的四等侍卫一职,这一职务仅仅作为宗室侍卫中三等侍卫被降职的一个等级。
做御前侍卫条件严苛
当御前侍卫的条件苛刻,反过来,当上了御前侍卫,待遇是非常高的。皇帝对这些贴身侍卫薪水优厚是不用说了,升官也快。比如清朝的御前侍卫,除了享受顶戴花翎、穿黄马褂等特殊待遇外,升迁调补比其他人也要宽得多,一等侍卫可以直接补为副都统(正二品)。还可以改文职,直接进入政界核心,比如大学士索额图、明珠、隆科多、和珅、肃顺这样的朝中重臣,都是御前侍卫出身。
御前侍卫是高危职业
皇帝是个高危职业,中国历代皇帝死于非命的很多,绝大多数是子弑父,弟杀兄,臣弑君,被太监杀的也不少。但真正被刺客所杀的,则凤毛麟角,那么御前侍卫有用吗?
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一个曾在内务府做过杂役叫陈德的人在紫禁城北神武门手持短刀,欲刺杀轿子里的嘉庆皇帝。当时神武门的绝大多数御前侍卫见状,竟然反应迟钝,无人救驾,幸亏还有一个清醒的乾清门侍卫丹巴多尔济,冲上前去和刺客拼搏,为皇帝挡了刀。嘉庆皇帝对挡刀的丹巴多尔济重赏,晋升为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而几个护驾不力的护军统领和侍卫统领则统统被革职,发配到热河当苦役。
弑君夺权的御前侍卫
侍卫里有为皇帝挡刀的,也有弑君夺权的。赵匡胤虽然夺权,但没有伤害柴氏宗亲,毕竟赵匡胤人家也是贵族出身,人品还过得去。但不是所有有野心的侍卫都这么“有风度”。后唐庄宗李存勖,就是被自己亲信的侍卫郭从谦所杀;隋炀帝杨广,被负责警卫的骁果军首领司马德戡和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联合起来造反。炀帝怎么也想不通,他临死前对御前侍卫们说了这番话:“朕对不起老百姓,但对你们不薄啊!”
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着?“我最亲近的人伤害我最深”,也许用在那些被近身侍卫们造反所杀的悲催皇帝们身上最为合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