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2019-01-05 20:27:02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识时务者为俊杰”,也相信大家都很喜欢这种能根据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的俊杰。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能识时务的俊杰却并从始至终都壮志难酬,受不到君主重用的人,他便是谯周。
我们都知道,别说是明君了,就算是昏君也喜欢这样的俊杰,可为何识时务这一优点到了谯周这里就没用呢?下面让我们回到他所在的那段历史中一探究竟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谯周是一个非常有学问之人。谯周自幼好读书,勤快而努力。他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后来,刘备已经去世,刘备死前放心不下自己打下的家业,将蜀汉的命运和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由于欣赏谯周的才能,便将他征辟到朝中。
其实在这以前,每次郡县征召他时,他是根本不会理会的,他只是宅在家中一遍一遍地诵读那些典籍。废寝忘食到谯周家中的产业都无人打理,所以原来衣食无忧的他渐渐拮据起来。后来由诸葛亮对他的征辟,他的日子才逐渐好过起来。
入朝为官之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谯周都没有建功立业,或者说他的功绩一直停滞不前。按理说他可是饱读诗书的有才能之人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他曾多次劝说刘切勿再对魏动兵,还劝刘禅向邓艾投降,就因为这件事,谯周被误认为是一个奸臣,因为大家都觉得如果不去讨伐魏国,就无法复兴汉室。
所以,谯周被放在了一个远离权力中心的位置。
其实谯周何尝不清楚,进攻魏国确实是复兴汉室的唯一方法。然而大动干戈受苦的只会是无辜百姓。就算最后汉室复兴了,老百姓也已受尽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苦难,就是这个原因谯周才屡屡劝说刘禅不要攻魏。
在他看来,能让百姓平平安安,免遭苦难才最重。如此之外,面对北伐战争,谯周还写了篇《仇国论》,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到姜维主张用武力侵占他国,并以此削弱魏吴,从而实现复兴汉室之目的。
而在谯周看来,蜀国现在还不强大,如果贸然讨伐他国,非但不能把别过打垮,反而会使自己的国力大大削弱。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国家很强大,那你可以有余力去讨伐他国,但你的国家如果很弱小,你就不适合讨伐他国,而应该安抚百姓,想办法使国力强大起来,只有百姓信任你,你才能越来越壮大,到那时,离复兴汉室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如果用儒家思想来看,谯周的这种想法只为了掩饰投降,所以谯周虽有满腹才华,却一直英雄无用武之地。谯周一直都为百姓着想,但当权者为了不背负亡国的骂名无视百姓的死活。所以,其实在今天看来,谯周很是冤枉,他哪里是一个投降者,他才是真的处处为百姓着想的人。
另外,有人说谯周可以预知未来。蜀汉灭国后,包括谯周在内的这些被俘的大臣被调往洛阳,但谯周却在半路病重而无法前行。有官员专门来看他,但由于病的太重,他几乎无法说话,于是他用笔写下了司马昭会在八月去世的预言。结果事实证明他的预言果然应验了。
他还对门生陈寿说过:“孔子活了72岁,刘向活了71岁,我已过70,看来命数也要尽。”结果谯周真的在70岁时去世了。陈寿说谯周借古人活的岁数来掩饰自己其实预测到了自己的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