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文二2019-03-08 19:13:30

东汉末年,经过黄巾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以及军阀混战,东汉王朝已经威权扫地,汉献帝身上除了一件褴褛的皇袍外已是所剩无几。

一些地方割据势力甚至还想自己当皇帝,如按《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记载,195年盘踞江淮一带的袁术就公然假造图谶符命,以“应天顺命”的名义自立为帝。

79edf1acebae899f4a01a9aba4eb57a2.jpg

失败后,又将帝号归之占有青、冀、幽、并四州的兄长袁绍,“绍阴然之”。其实在此之前,袁绍已暗地里使人散布“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的政治谣言,并私刻玉玺,也企图登上皇帝宝座。

在这样的形势下,曹操却采取了同这些人完全不同的策略:他以尊王室的面目出现,把皇帝牢牢掌握在手里,再以天子的名义去和天下诸侯一争雄长,这就是有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个策略最早是由曹操的谋士毛阶提出来的。毛阶在曹操收编青州黄巾军之时就开始跟随他,当时曾向曹操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接受了这一建议,当汉献帝还在长安时,便多次遣使通好,以加强联系;后当献帝被杨奉、韩暹劫持到洛阳时,他毅然决定亲率军队赶赴洛阳,把献帝抢到手。

后又在董昭等人的策划下把献帝转移到自己控制的许地,并以许为都城,自己则以辅佐王室的身份,用汉王朝的名义推行其政治主张。

由于采取了这一策略,曹操在与自己的军事对手较量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汉献帝虽然被迫东流西徙,居无定所,但他毕竟是皇室最高权力的象征,袁绍的谋士沮授就指出:“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曹操还利用士大夫阶层对汉庭的传统感情,广泛招纳天下贤士俊杰,扩充自己的政治势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决策表明曹操目光远大,在当时与曹操集团对立的其他集团中,也有人曾提出相同的主张,却没有得到采纳和贯彻。

60e409df14876b928d9871387be0e862.jpg

例如,袁绍的谋士沮授在汉献帝流亡期间就曾向其建议,应当迅速决策把这个宝贝天子抢到手,但袁绍却只想到若逢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还不如自己当皇帝来得方便,因此没有听从。

这种打算充分表现了袁绍目光短浅,头脑简单。

当然,曹操驰骋疆场、南征北战的目的决不是如他所声称的匡复汉室,只是为了曹魏集团的利益,为了谋取天下霸主的地位。

因此,称不称帝只是表面问题,实际上他仍要独揽大权,使文武百官全部臣服于他,为此,曹操耍尽各种手段来营建个人的绝对权威。

汉献帝虽然软弱,但毕竟是天子,当时忠于汉室的仍大有人在。因此,汉献帝既是他争雄天下师出有名的旗号,也是他树立个人绝对权威的障碍。

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他也决不允许在汉献帝周围聚集起任何胆敢反对他的势力,即使是皇帝的后妃触犯了他,也要严惩不贷,如戮杀伏皇后。

这除了有向皇权挑战的意味之外,还有着杀一儆百的意思。如此之下,谁还敢谋反作乱、不俯首听命!

如果说收编黄巾起义部队使曹操得到了称雄北方的军事力量,利用汉献帝的旗号来号令天下则是曹操称雄北方的政治资本。

bf73eb11ed5fc99fa910203ed5bff662.jpg

在此以前,他同李傕、郭汜、二袁、吕布等人一样,不过是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其势力甚至还不如他们;但在此以后,他受封大将军,利用天子之名收河南,扶关中,破袁术,灭吕布,又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取得统一北方的决定性胜利。

曹操与汉献帝的关系,是其政治生涯中最大的转折,他正是利用汉献帝这座阶梯,才登上了最高权力宝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