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岚2019-01-04 07:38:06
三国时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个别英雄人物扭转了历史的走向。
毫无疑问,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它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格局,而决定这次战争结局的众多人物中,周瑜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长期以来,受戏剧小说等影响,周瑜一直被塑造成一个气量狭隘之人,甚至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其实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很有雅量英雄人物。他出身名门,其父为东汉末年洛阳令周异,其堂祖父,及堂叔皆位至列三公之一的“太尉”。
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的周瑜,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而且精通音律,据说宴席之时,有弹琴者出现跑调,当时已半醉中的周瑜马上听了出来,回过头来看弹琴者,固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
然而,周瑜志向不在词曲音律,而是志平天下,故二十一岁时就投靠孙策。两人并肩作战,关系密切,后同娶桥公之女,结为连襟,成为孙策主要的倚重力量。
孙策死后,孙权继位,当时江东局面不稳,人心浮动,周瑜从外地带兵返回吴郡,带头拥护孙权的领导地位,为树立孙权的权威,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孙权对周瑜也颇为敬重,能够登堂入室,拜会孙权母亲,表明拿周瑜当自己人看。
周瑜是个关键时刻能起决断作用的人,比如官渡之战后,曹操乘风头正盛之势,提出要求孙权纳质子,当时众人众说纷纭,争执不下,唯有周瑜坚持反对,坚定了孙权的决心,使得孙权后来免于受制于人。同样,在赤壁之战前夕,与曹军是战是和,孙权举棋不定之时,周瑜一锤定音,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
然而就这样一个本该继续大放异彩,前途无量之人,却在赤壁之战两年后,就病死在巴丘,时年三十六岁,令人惋惜之余,不仅难免疑问,周瑜的死因究竟为何?真的是死于疾病,还是另有隐情?
关于周瑜的死因,官方说法是“箭创崩裂”,也就是死于伤口感染。当然这种说法,理论上说得通,但仔细一推敲,不难发现种种疑团。
首先,周瑜受伤时建安十二年(208年),围攻曹仁时中箭受伤,至此已经两年有余,就算是旧伤未愈,突然死于行军途中,实在有点突兀。
因此,历来有人就推测,周瑜死于政治斗争,遭人暗算,当时,周瑜位高权重,官拜大都督,是孙吴集团的实权人物,谁敢向他伸出黑手?唯有一个人,就是孙权!
这看上去,有点自毁长城,但根据当时政治格局,不排除这种情况的发生。
那么,孙权为何要对周瑜下黑手,这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从内部来说,周瑜终究是跟随孙策出身的,随着孙权权力的稳固,急需要培养自己心腹班子,像周瑜这样前朝臣子,必须要退出核心圈子,如果是周瑜是属于老臣,或许孙权还能慢慢等几年,让他逐渐淡出,可惜的是,周瑜当时年富力强,正当盛年,孙权等不起。
或许有人说,孙权不见得嫉恨周瑜,不然为何还要在周瑜死后,要任命周瑜推荐的鲁肃担任大都督。其实这完全忽视了一个因素,那就是鲁肃和周瑜完全不是一类人。
鲁肃是个很懂得官场生存之道的人,能够做到左右逢源,但周瑜表现出来的多是咄咄逼人的强势,这恰是人主之大忌。
从外部来看,赤壁之战后,天下鼎立之势已形成,对于未来吴国之路怎么走,具体来说当时持两种路线之争,就是三分天下派和中分天下,周瑜是持后一种意见,具体来说,就是先消灭刘备,夺得益州,这样便可以占得半壁江山,进而逐鹿中原,与曹魏争夺天下。
不过,孙权是持三分天下意见,就是联合刘备,削弱曹魏,在三国政治格局中赢得主动权。
当时周瑜位高权重,孙权不得不迁就他,周瑜的西行伐蜀,最终因中途死去,半途而废。此后,讨伐益州便束之高阁,再无人提及。
相对于周瑜个人的生命,他的政治宏图才是真正生命线,因此可以说,正是孙权终结了周瑜的性命,至于周瑜本人的死因,相对而言,已显得无足轻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