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岚2019-01-29 21:18:22
朝歌城在历史上是商朝的都城。那么朝歌城是现在的那一座城市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朝歌城简介
朝歌,是中国商朝国都,3000多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是朝歌城市的奠基者,商王盘庚时期,将商的国都迁到了沬邑,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个帝王以沬为都,商纣王执政时期将沬改为朝歌。在作为商纣王的国都时期,朝歌达到鼎盛,历史记载朝歌非常繁华,“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商纣王时期的朝歌城
在商纣王时代,中国首都朝歌非常繁华,历史记载“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武王伐纣,纣王于牧野兵败后,兵撤鹿台而亡。武王克商后,兵抵朝歌,迁九鼎于朝歌。纣都朝歌除史书记载外,还可以证诸淇县古城垣。
商王帝辛时期的都成东有淇河为险阻,西有太行山作屏障,其城池南北各有三道城垣,最外面这道城垣南至淇县的常屯村,北至淇县的淇水关,南北五十余里。第二道城为王城,王城的北城垣在今淇县工业路东至三海村北部,南城垣在今淇县南关一带。第三道城即宫城,位于今淇县三海村和西坛村一带。《淇县志》中所说的“淇邑北门出,西过纣王城”指的就是纣王的二道城。
纣王的内城即宫城遗址在当地至今仍然称为纣王宫。纣王宫左有宗庙,右有社稷坛,是殷纣王祭祖和祭天的地方,今淇县西坛村就是因村里有纣王的社稷坛而得名。至今遗存的古城垣,部分城墙犹高约10米,顶宽约130米,基厚约150米,城垣东西宽4里,南北长6里,城周20里,总面积24平方里。朝歌城垣,巍然壮观,体现了诗经记载“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武王伐纣,牧野一战,纣亡国灭,600年社稷毁于一旦。但战争并未波及朝歌城垣,朝歌城垣巍然如故。战争结束后,周武王以纣京师封纣子武庚为诸侯,以续殷祀,武庚就居住在他父王的宫室里。后武庚叛周,周兵攻下朝歌,武庚身死,宫殿被焚,百姓被掳,顽民被迁,从此朝歌成为废墟。
史书记载中的朝歌城
朝歌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先秦诸子中。《左传》首先把朝歌同商的都城联系起来。《史记》卫康叔封卫和牧野之战的记载,确证了朝歌作为商朝都城的具体位置,此外,《史记》一书中有18处把朝歌作为地名。楚汉战争时项羽封“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这些史料记载的大都是公元前660年前后的事件。《史记》首开解释朝歌含义的先河。
《史记》以后多有文献直称朝歌为商都,《汉书》是现存较早记载朝歌为商都的文献。《帝王世纪》明确了帝乙迁沬的故事,帝乙的子王,即帝辛(后世称纣),也把朝歌作为都城。
商朝后期,武丁由西亳迁沬(mei),建立沬都,是为武丁城。《史记正义》记载“沫邑,殷王武丁始都立。”后武丁迁北蒙,沬都废置。其后武乙迁沬,文丁又都之;帝乙迁沬,纣又都之。后来殷纣王就武丁城扩而大之,并因城西朝歌山,改沬都为朝歌。
朝歌城在现在的哪里?
1998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考古调查完全否定了淇县城(卫国都城)与商朝纣都朝歌的关系,现在一般认为如果纣都朝歌“确实”存在的话,其位置应该像洹水边的殷墟一样,位于淇水边上。具体就在鹿台遗址一带,也就是鹤壁市区南部,京港澳高速公路越过淇水前的位置。《汉书.地理志》载:“朝歌,纣所都。”
《水经注·淇水》道:“朝歌城······殷王武丁始迁居之,为殷都也。”商朝经17世31王496年(《百科全书》798页),朝歌城是商代最后一个君王商纣王的国都,先是商王武丁将国都迁到了沬邑,商朝最后一个君王商纣王帝辛将沬邑改名为“朝歌”。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特别是历来在改朝换代时,前朝的宫殿往往都毁于战火,遗址很难确定。
3000多年前商纣王葬身的鹿台遗址在何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也仍然无确切的依据和定论。国家权威历史学家宋镇豪主编,王震中著的《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商代史·卷三)中所说:“朝歌的位置,有的认为在今河南淇县,有的认为在淇县与浚县交界处,有的认为在汤阴南。”
我们通过对一些历史资料的学习和研究,并且多次到河南省人民政府2000年9月25日公布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鹿台遗址”及周边地区考察,认为现在鹤壁市新区南部的鹿台遗址就是《史记》中记载的鹿台。
朝歌的历史古迹有哪些?
商纣王摘星台、纣王宫、荆轲冢、卫国故城、唐代陈婆造心经浮图、明末清初扯谈碑等。淇河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数千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华夏子孙,春种秋收,夏网冬猎,“坎坎伐檀”创造了淇河文化,发展了人类文明。这里即有驰名中外的牧野之战古战场,久负盛名的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山战国军校,中国第一个皇家园林——淇园,又有数不胜收的殷商文化遗址。
朝歌城的历史名人
箕子、微子、比干,被孔子誉为“殷有三仁”。
鬼谷子,名王蝉。春秋战国时期人,祖籍朝歌城南。在云梦山水帘洞隐居讲学,创建中国第一座军校“战国军校”,在此培养出的学生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
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今淇县)。因刺杀秦王于公元前227年被肢解。
许穆夫人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收有她三首诗歌。是春秋时卫国国君卫惠公的女儿,卫懿公、卫戴公的妹妹。